蛇床子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2000年,杨虎城孙子赴美为张学良祝寿,
TUhjnbcbe - 2023/1/24 15:28:00
冬季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tslf/181207/6699334.html

年10月,在美医院里,岁的张学良,因为严重的肺炎而奄奄一息。

回想起他这跌宕起伏、高开低走的一生,令许多世人不解,为何他在经历过50多年的囚禁生活之后,依然能够长命百岁?

张学良说:“这一切都是上帝的恩典”,而对于那些不信奉“上帝”的人来说,这种回答显然只是为了搪塞旁人的不断询问。

但后来,张学良又补充道:“我想我的优点大概就是健忘”,他忘记了蒋介石对他的冷漠和无情,反过来感激他在囚禁时给予自己的生活条件。

他忘记了蒋介石批判他为“越王勾践”,反而待在自家的小院子里,与妻子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

年,90岁的张学良终于重新获得了真正的自由,本以为山河日新月异,世界焕然一新,他已掀不起任何风浪。

然而令台湾省没想到的是,张学良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是华人团体争相拜访和采访的对象。

在晚年的访谈中,张学良回应了一些饱受世人争议的“不抵抗”、“西安事变”之事,每每提起“逼蒋抗日”、“杨虎城遇害”的往事时,张学良的表情总是耐人寻味。。

渐渐地,他决定不再讨论往事,即使在百岁宴上见到了杨虎城的后人,也说不出任何有“营养”的话。

今天的故事,将为大家讲解,张学良对西安事变的真实看法,以及与杨虎城之孙相对无言时的心理状况。

张学良的身不由己,对杨虎城的影响

作为西安事变的主要谋划人之一,张学良承载着十分厚重的历史责任,对于我*来说,他是爱国将领,应当实事求是还原历史,给后世之人树立一个正确的历史观。

而对于国民*来说,张学良是忤逆之徒,应当尽其所能承担责任,以宽慰蒋介石痛失大陆之心。

那么张学良在面对国共两*的主张时,又是如何表现的呢?但从其早年间被迫写下的《西安事变》回忆资料便可了解一二。

早前,张学良在收到蒋介石撰写西安事变回忆录时,还以为蒋介石想要收录真实历史档案,于是便秉着客观公正的原则,详细写下了经过,没承想却上了蒋介石的当。

那是年11月,张学良给蒋介石交了三封关于西安事变回忆信函,在原稿当中,张学良曾平心而论过:“西安兵谏,杨虎城是受我连累的,他只是个陪衬”。

对于自己“逼蒋抗日”之说,张学良自始至终表示,自己为了抗日,不曾后悔,也没有做错,更是甘愿忍受10年刑罚。

但到了年,这份材料经过蒋介石之子蒋经国的删改之后,先被改名《西安事变反省录》,而后又被改为《西安事变忏悔录摘要》。

年7月,这份资料被国民*发表在《希望》杂志上之后,顿时引起了海内外的激烈讨论。

在这一份材料中,张学良将自己“逼蒋抗日”的操作,描绘成受了“蛊惑”。

是我*利用其痛恨日本人的杀父之仇和爱国情怀,才对蒋介石做出了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对于杨虎城将*的描述,则分别用两个时间段来交代,证明杨虎城早就对蒋介石有了异心。

其一,在年,蒋介石在西安建立了“剿匪”司令部,自己当大司令,让张学良当副司令。

蒋介石让张学良和杨虎城的*队去剿匪,损兵折将也不给补给,其二人因深知其用意,各个消极怠慢。

在此期间,张学良曾与杨虎城发过牢骚说:“不想剿共”,而此时杨虎城则给张学良提意见:“找蒋介石谈谈,团结共产*人一起抗日”。

其二,在年冬,蒋介石欲发起新一轮“剿共”,张学良起身前往洛阳劝蒋介石停止内战,二人不欢而散。

后来张学良与杨虎城谈起此事,杨虎城告诉张学良必要之时,可以做“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操作,于是,便策划了后来的“西安事变”。

再加上张学良在回忆资料中,谈过杨虎城的“智囊团”有许多共产*人,这一点被蒋介石父子加以利用并修改放大,最终将杨虎城将*污蔑成了一个“大叛徒”的形象。

后来蒋介石为了模糊这一时期的历史,所幸在台湾历史档案中删除了关于杨虎城的真实记载。

就连杨虎城将*一家四口,被蒋介石的手下暗杀,都概括为“行踪不祥”。

那么作为西安事变的参与者,张学良当真不知杨虎城之冤吗?其实,他心知肚明,但又身不由己。

那时,张学良的《忏悔录》刚被发表,周总理便知其受到了“胁迫”,我*之所以没有为了自证清白而公开相关秘档,就是因为考虑到张学良在台湾的处境,故而导致这件事的真相越传越离谱。

以至于,杨虎城的大儿子杨拯民,在西安事变25周年纪念会上,对着周总理痛哭,并盼望其帮助挖掘历史真相,为杨虎城将*“平反”。

后来蒋介石和蒋经国相继去世,张学良的处境稍微宽松了一些,上世纪80年代,他曾接受过记者访问直言道:“西安事变中,杨虎城是主要人物,他本人只是表面上的主角”。

对于杨虎城将*的评价,张学良道:“他是个大老粗,也是个非常好的人”。

而张学良之所以评价杨虎城将*是个“大老粗”,是因为他觉得杨虎城性格豪爽,爱国热情很高,但和蒋介石打交道的方式过于“刚烈”,不懂得“虚与委蛇”。

而评价其是个“好人”则是因为,杨虎城将*待人诚恳,是非分明,朋友多,追随者也很多,在部队里威望也高。

就杨虎城被暗杀的悲剧,张学良则认为是自己执意护送蒋介石回南京,葬送了一辈子的*治前途,误了长官,也害了朋友。

可说归说,张学良作为西安事变的亲临者,和唯一可能还原历史真相的人,出于特殊影响力的考量,从没有痛痛快快地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全盘托出,留给世人的仅有几份被更改的资料,和一些不同时期的访谈记录。

年,在杨虎城之子杨拯民的牵引下,张学良的侄女张闾蘅来到北京,见到了张学良昔日的老部下吕正操等人。

在谈话期间,吕正操托张闾蘅带话给张学良,说中共方面及杨虎城后人盼望与之一见。

年,张学良夫妇被解禁,飞往美国生活,而此时的杨拯民却因为癌症住院,未能赴约,

后来,杨拯民去世,其子杨瀚便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发誓此生定要见张学良一面...

张学良与杨虎城之孙见面,却相顾无言

年6月6日,杨拯民之子杨瀚带着女儿杨好好,乘飞机抵达夏威夷,见到了这个让其父杨拯民挂念了一辈子的张学良老人。

初见张学良时,杨瀚很难相信,眼前这位满脸老人斑,形态消瘦,背露佝偻的老人,曾是与其父并肩作战的,国民*一级上将。

杨瀚带着女儿走过去,谦卑地与张学良老人打招呼,而张学良在得知其是杨虎城之孙后,只说了四个字:“你好、你好”,便再无下文。

杨瀚有些诧异,他来之前带了一肚子的话想说,临了却被张学良老人突如其来的“冷漠”挡了回去。

起初,杨瀚以为张学良老人是因为身体不便,记忆减退,见到其不知道要聊什么。

再后来,杨瀚渐渐懂得了,张学良老人根本不想再提关于“西安事变”的往事。

年,张学良在夏威夷教堂举行百岁生日宴,杨瀚又带着女儿前往祝贺。

这一次,他看见张学良坐在轮椅上发表讲话,口齿清晰、思维敏捷,一点也不像个百岁老人,倒是像个年过古稀的大学教授。

那时杨瀚瞬间意识到,张学良老先生对他的“冷漠”的确是“故意而为之”。

至于张学良为何要这样做,以下几点分析可供参考…

首先,是基于杨虎城的遭遇,就“西安事变”而言,张学良晚年接受媒体访问时曾言:杨虎城才是西安事变的主要策划者、影响者。

但两岸关于杨虎城的记录和评价既少又褒贬不一,一提起西安事变,众人首先想到的是“抗日英雄”张学良,而对于杨虎城将*要么是遇难,要么是叛*被杀。

是这种现实名誉落差,让张学良觉得对不住杨虎城将*,更令其愧于与之后人相见,因此“相对无言”是张学良自我逃避的一种方式。

其次,张学良当年与杨虎城就“释放”蒋介石有过摩擦,当时张学良主张释放蒋介石,而杨虎城则主张扣留蒋介石,或让其写一份“保证书”再释放,二人因此争论不休。

后来,张学良准备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南京,事先没跟杨虎城打招呼,其二人从分别到天涯相隔,一直闹得不太愉快。

因为张学良的“执意相送”,最终导致自己被囚禁了一辈子,还害了杨虎城一家四口的性命。

这一点始终让张学良过意不去,甚至不愿意再提起,因此对杨虎城的孙子也“无可奉告”。

最后,张学良深知,杨虎城的后人对其频频释放善意,也是想通过其在台湾的影响力,为杨虎城将*“平反”。

可是张学良已皈依基督教多年,早已放下了年轻时的是是非非,根本不愿意为了杨家后人的私人感情,再去揭开蒋家父子的种种“秘闻”,因此对杨瀚表现得极其冷淡。

基于此,杨瀚于年给台湾地区相关部门写信,要求其尊重历史,为杨虎城“平反”。

半年之后,杨瀚接到了国民*相关部门的回信,信中他们决定在台展示杨虎城将*的履历,却绝口不谈为其“平反”之事。

年,杨瀚又给台湾地区的国民*写了一封信,要求其重新审视杨虎城的爱国行为,并为其一家四口惨死的暴行而道歉。

结果国民*又提出了两点质疑,使得杨瀚又不得不重新查找史料,以证明杨虎城的清白。

由此也能看出,有着不同立场的**,在评价一件事,和看待一件事的方法和角度也各有不同。

国民*既怀疑杨虎城从欧洲悄悄回国的目的,也质疑蒋介石派人暗杀杨虎城将*的真实性。

我*给出的资料显示,杨虎城在西安事变之后,被蒋介石撤职留任发放到欧洲。

在欧洲国家,杨虎城不停地宣传抗日,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向蒋介石申请回国参战,蒋介石不允许,杨虎城才秘密回国,最后遭到囚禁直至被杀。

而国民*方面的资料显示,他们质疑杨虎城将*勾结苏联,是带着某种不利于国民*的使命回国的,被囚禁时出于安全考虑。

至于国民*败退之前将其杀害,蒋介石开始时说土匪杀害的,后来又开口说是在不知情的情形下,被手下杀害的,最后直接抹去了杨虎城在此次事件中的影响力。

现如今,台湾地区根本没有人去在意一个战争年代的将*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

他们评判共产*人或爱国将领的标准,完全基于他们对国民*的伤害或是贡献来断定。

杨虎城将*因为策动了西安事变,又誓死不肯向国民*低头而惹来杀身之祸,在台湾不少人看来是“罪有应得”,死也是违反*法的最终结果。

可见,杨瀚若想要为祖父挽回名誉损失,简直追慕难及...

基于以上内容,再解读下张学良对杨瀚冷漠的态度不难发现,国民*已经对西安事变得起因和结果有了独到且深刻的认知。

那种认知所带来的结果,绝不会因为张学良的几句话,或是杨瀚的一封信就能够实现逆转。

也许对于张学良来说,只要他亲口承认杨虎城是好人,那篇《忏悔录》是经过加工的,就能摆脱历史责任吧!

可张学良永远也体会不到,一个为民族大义牺牲,最后被国民*扣上脏帽子的爱国将领之后将会有多煎熬...

1
查看完整版本: 2000年,杨虎城孙子赴美为张学良祝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