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风因其表现肌肤麻木不仁而得名。病人多来自流行区,常缓慢进展数十年。以局部麻木不出汗的皮疹,附近有粗硬的浅表神经,相应的肌肉萎缩等为重要的临床特点。结核样型最多见,很少有传染性。皮疹以斑或小丘疹居多,慼觉障碍和附近浅表神经粗硬较明显,不侵犯内脏和黏膜,晚期肌肉萎缩残废的情况较严重。瘤型麻风有较大的传染性,皮疹以瘤型浸润斑居多,皮疹广泛、弥漫,小而多,感觉障碍和神经粗硬皆不明显,肌肉残废较轻,可有内脏症状。
五服方
初服方:羌活、苍术、防风、玄参、荆芥、银柴胡、赤芍枳、*芩、白鲜皮、甘草各6g,
次服方:羌活、防风、*芩、白芷、川芎、知母、甘草、生地各6g,细辛3g,
三服方:大*9g,(后下)硝6g,(分冲)枳壳、银花、桃仁、*柏、*芩、玄参各9g,*连4.5g,
四服方:防风、荆芥、白附子、玄参、蒺藜、独活、火麻仁、枳壳、银花、赤芍、*柏、苦参、甘草各9g,天麻、僵蚕各6g,大枫子4.5g,制川乌4.5g,
五服方:玄参、白芷、枳壳、独活各6g,赤芍、银花各3g,制川乌1个防风g,蒺藜g,火麻仁g,大枫子g,祁蛇g,(去头尾)酒、蜂蜜各适量
1-4方为水煎服。第5方将祁蛇用热酒浸2-3日,秋冬浸5-6日,浸松后去骨蒸熟,焙干研末。再将其余诸药研末,和入祁蛇末及蜂蜜(与药对半)为丸,每丸重12g。五服方系连服。初服方每日剂,共服4剂。接服次服方,每日1剂,共2剂。再服三服方3剂(每日1剂)。续服四服方,每日1剂,共10剂。1~4方计服19天。是后服五服方,日服3次,每次1丸,茶送下,服完为止(约需80多天),总疗程多天。
麻风病。
皮肤病防治研究通讯,,4(4):
加减磨风丸
川芎30g,当归30g,威灵仙30g,苍耳子30g,全蝎20g,大枫子20g,小胡麻30g,白花蛇40g,天麻30g,稀莶草60g,麻*30g,
共研末,制水丸如梧桐子大,早晚各服70粒。
麻风初起。
《皮科易览》
溃疡膏
陈石灰g,枯矾60g,柳树皮炭60g,熟松香g,象皮粉90g,蜂蜡30g,血余炭60g,白芷粉30g,*芪粉60g,甘草粉30g,龟板炭60g,枫子仁g,当归粉g,麻油g,猪油g,
上药研粉,将油煎沸后,以文火煎,将药粉陆续放入锅内,不断搅拌成膏。有死骨的创口需做清创术。溃疡而先以苦参水(山苦参、浮萍草、苍耳子各等份,煎水)泡洗15~20分钟,用溃疡散(陈石灰30g,枯矾30g,白芷15g,白川30g,混合研粉)撒布溃疡面,再敷溃疡膏,纱布包扎,每日或隔日1次。
麻风溃疡。
《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一号扫风丸
大枫子g,苡仁g,荆芥g,苦参、白蒺藜、小胡麻、苍耳子、防风各g,白花蛇30g,苍术、白附子、桂枝当归、秦艽、白芷、草乌、威灵仙、川芎、钩藤、木瓜、菟丝子、肉桂、天麻、川牛膝、何首乌、千年健、制青礞石、川乌、知母、栀子各60g,
上药共为细末,水泛成小丸,干燥后待用。成人初用6g,日2次。3天后无呕吐恶心等反应,可每次加1.5g,至第8天后,每日服3次,再不增加剂量。
初期轻型麻风(结核样型效好)。
经验方
蝮蛇酒
10度高粱烧酒0毫升大活蝮蛇1条人参15g,
将蝮蛇放入高粱酒中醉死,浸泡,再加人参,封塞后,置于冷藏处,3个月后取酒应用。每日口服1~2次,每次5-6毫升。
麻风肌肉麻痹不仁,筋脉拘急,皮肤瘙痒或破烂者。
经验方
万灵丹
茅术g,何首乌、羌活、荆芥、川乌、乌药、川芎、甘草、川石斛,全蝎(炙)、防风、细辛、当归、麻*、天麻各30g,雄*18g,
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朱砂为衣,每丸重9g。
麻风初起,麻木不仁等。
《医宗金鉴》
复方蟾蜍丸
制蟾蜍5公斤穿心莲0.75公斤紫草0.75公斤
水煎至沸,再煎1小时后倒出头煎,再加水如法煎1次,把2次煎液合在一起,分上、下午2次内服。
I、Ⅱ型麻风反应。
《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苦参汤
苦参32g,蛇床子15g,白芷10g,金银花10g,地肤子15g,*柏15g,狼*6g,
水煎外洗患处。
麻风
《皮科易览》
推荐:更多民间中医健康资讯,长按手指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