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汤外洗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给药方式。下面介绍两则相关医案的诊疗过程,以及我在处方期间,和患者疗效反馈后形成的一些认识。分享给大家——
(一)患儿,女,7岁。年2月,网诊。病情:家长代诉,患儿双手手指脱皮三周,主要在远节指骨段,表现为手指头已经脱皮,患儿自觉手指痒、痛、红,哭闹不停。医院、大药房数回,开的西药、中成药、外涂药毫无疗效。网络联系到我求治。
辨析:痒为风,痛、红为血分有热。当用清热凉血药与祛风止痒药配伍,祛除主要病理因素与机制;再适当加生肌之品以助皮肤生长。我虽是第一次治这种病,没有经验,但运用中医理论来指导拟方,或许有效。
处方:地肤子9g,白鲜皮5g,大青叶15g,板蓝根15g,炒蒺藜6g,白蔹15g,生*芪12g,蛇床子5g,白芷3g,海桐皮9g。煎汤,晾至常温,一日六七次浸泡手指,一次二三十分钟,或多多益善。每日1付,共11付。
方义:处方以清热凉血药如大青叶、板蓝根,与皮肤病常用的祛风止痒药如地肤子、白鲜皮、蛇床子、海桐皮相配。再加善于生肌的白蔹、*芪组方。药物用量上,考虑了药物各自的功效个性,以便在药物组织时有所主次、协作严密,最后使全方整体的功效、力度,与病机的结构、程度吻合。每味中药除了其功效主治,还另有寒热等其他药性维度,也要在全方整体层面衡量,做到与病情的寒热等属性相反,程度相匹。
回访:两月多后与患儿家长联系,询问上次处方疗效。患儿家长说用了5付就痊愈了,其他6付药还存在家里,以备病情复发时再用,结果两月多来病情无复发。当初我预想的是,先开三四付药试试,后面根据服药反应,再查资料进一步改进处方,毕竟自己没治过这样的病。但因为我在互联网工作室开药,该处方很便宜,为达到包邮的药费,开了11付。没想到才用5付,就一次性解除了患儿的病痛。
(二)患者女,50多岁。年10月,面诊。
病情:左脚脚踝崴伤,肿痛较严重,半月不散,颜色青紫。问诊二便、睡眠、精神状态等都正常。望舌常,未脉诊。辨析:扭伤所致,肿痛青紫,辨为气滞血瘀,病性属实证。可用行气活血中药加白酒外洗,白酒能活血,又可助药力向皮内渗透。不内服,相对就不必太过考虑祛邪伤正,为求速效,可加强祛邪力度,使用破气破血之品。因病情寒热的偏性不明显,因此在处方寒热上求折中。该患者还需排除骨折可能,根据患者崴脚时的情形,推测骨折可能性不大。但还是告知患者方便时,医院拍一个片子,以确保若有骨折情况可及时诊治。
处方:骨碎补,徐长卿,乳香,没药,土鳖虫各10,青皮15,知母10,桑枝30,赤芍15。共4付,煎汤加白酒适量,加热水泡脚外洗,一天一两次,每次半小时。
方义:骨碎补补肾强骨,活血续伤;乳香、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为伤科要药;土鳖虫破血续筋;青皮破气除胀;桑枝通络利水消肿;徐长卿止痛作用较强;知母清热,赤芍和血。诸法相合,消肿化瘀力强。
回访:4付中药用完后,我即去看,望诊见患者脚踝肿胀、青紫完全消失,看到形态颜色完全正常,我也略微吃惊。问诊得知患者疼痛感亦消失。唯觉走路稍多则脚软。医嘱不要太过忙碌,如果有空,再内服几付中药。反思:祛邪力宏,但可少量加*芪、当归、桑寄生等补益药,当更为完备。
中药煎汤外洗方法的使用心得
1.外洗法可根据需要,用来治疗脏腑内伤病;婴幼儿外感等疾病,也可用中药煎汤外洗。以上我的两则医案,主要是治疗皮肤筋骨类疾病,在中医外科疾病中,中药煎汤外洗是给药的基本方法之一,要注重加强开展应用的能力。
2.外洗方的组方结构与内服处方基本一致。但外洗途径给药相对安全,在使用祛邪类治法时,祛邪药力可以加大,同时适当加入补虚药。不能对体质虚的病人,只纯粹盯着局部实邪祛邪,而违背中医整体性原则。
3.外洗方要注意加入必要的酒、醋,以加强药效的吸收渗透作用。外洗的每日操作时间,有时多多益善,有时应固定一天的次数和时间长短。
请支持,请点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