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精气阴阳关系谈》)
导师张发荣分析了阴、阳、精、气之间的关系后认为:阴虚和阳虚证都是肾中基本物质精气关系失调,都可以通过调补肾中精气予以纠正。
为了证实这一假设,导师带领他们研制调补肾中精气的处方。
补肾方药太多太杂。天上飞的,地底下的,水里的,只要活着的生命,特别是活着的生命的肾和生殖器都被古人烹饪入药,还美其名曰“血肉有情之品”。古代有龟龄集、虎潜丸、三鞭洒、参茸膏、人参蛤蚧散、当归生姜羊肉汤、乌鸡百凤丸,上海炮制出“还精煎”。
导师一一剖析,发现只有紫河车和蚕蛾少有人运用。紫河车即人的胎盘,那是人血和人肉,蚕蛾专事交配。这两味药可谓血肉有情之品中的极品。导师将这两味药与淫羊藿、兔丝子、蛇床子、枸杞子、首乌等补肾药物制成胶囊,取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保真丸”。
他和师弟王飞做动物实验。真如预期那样,保真丸既然治好了阳虚大白鼠的肾阳虚证,还治好了阴虚大鼠的肾阴虚证。
进入人体预实验时,他根据中医肾虚诊断标准在中医肾脏病房找不到符合条件的肾虚患者,而在健康老年群体中符合条件的肾虚者却比比皆是。这一现象告诉他:哪怕冠以国家标准,哪怕由中医大家们打造,也不可采信。因为它不符合客观实际情况,违背了人体和中医的基本规律。
(下面一段为对《中医肾虚诊断标准的尴尬》的解答。请参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