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床子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新白剧本相关,盘点白蛇传的演变历程
TUhjnbcbe - 2025/5/16 23:43:00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家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a/275840/

白蛇传的故事可谓源远流长,从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到话本小说戏曲杂剧,乃至衍生的连环画电视剧,无一不体现着民众对这个故事的喜爱,及人们对白蛇传中爱情故事所寄予的美好愿望。借用一句鲁迅先生评价《红楼梦》的话:“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白蛇传的故事亦是如此,作者希望通过它来教化后人勿耽美色,白蛇便是以色相蛊惑心智的蛇蝎美人,作者希望通过它体现反抗精神,白蛇便是敢爱敢恨勇于追求爱情的义妖仙姑,作者希望通过它来歌颂爱情的美好正义,白蛇便是娴淑温良,心善情真的白衣观音。人们的价值观在变,白蛇的形象也在变。时而恶毒,时而慈悲,时而好色,时而坚贞。千百年后,不知她可否还记得自己原来是妖是人,出世以来的一片初心又是什么?

皆出于对《新白》的喜爱,便追根溯源地找寻起《白蛇传》故事本来的面貌。从Google和其他文库,图书馆中找寻了许多文献,也购入了不少书籍,大致是将这一根线从古至今地牵起,了解了那白蛇传奇的前世今生。才疏学浅,术业非为专攻,若有纰漏,还望指出,必当悔改。

对,就是《夷坚志》。还记得许仙糊弄姐夫搬出来的一堆书吗?其中就有《夷坚志》。它由南宋的洪迈编集,是一部可以称之为宋代志怪小说巅峰的书。所以说对于同时期的许仙等人来说,这可谓是一部“新书”,而碰巧的是,这本书中也有关于男子娶“蛇妻”的故事(《孙知县妻》)。难保许仙不会潜移默化地产生“我老婆会不会是蛇仙?”之类的想法。

补充阅读:《夷坚志》书名出自《列子.汤问》:《山海经》为"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大意是指《山海经》中的故事是大禹看到的,伯益取的名,夷坚听说后记载下来了。可见洪迈是以夷坚自谓,将其书比作《山海经》。

白蛇的故事,到了《孙知县妻》这里,稍微有了点人情味。孙知县与“蛇妻”相处十年,终究有点感情,一次意外让孙知县在沐浴时看见了妻子的“真身”,从此心病深种,郁郁而终。我想就算没有这次意外,两人的感情也是不能长久的,毕竟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便会伴随着时间生长,终于会将两人间的裂痕不断扩大,直至分崩离析。

在这个故事中,作者并无警醒喻示之意,只是以一个旁观者的口吻将故事娓娓道来。也许无意中说出:人妖结合,终究不能长久的道理。

到明代《清平山堂话本》中的《西湖三塔记》,白蛇的故事终于有头有尾的出现在人们面前。

有了烟雨蒙蒙的西湖,有了美貌绝艳的白衣妇人,有了镇塔收妖的传说。眼看着白素贞的故事就要呼之欲出了。

只是在这个故事中,白蛇的形象相比《李黄》《李琯》中的更具妖性,竟能当众“剖肚挖肝,作为佳肴”,更要命鬼使取奚宣赞的心肝来食。一个翻脸无情的千年女流氓形象跃然纸上。以至于让人觉得此妖被压塔下实属理所当然。寓言讽世的意图不言自明。

补充阅读:《清平山堂话本》是现存刊印最早的话本小说集,它真实保存了宋元明三代话本的原始面貌,由明代洪楩编印,原名《六十家小说》,分为《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闷》、《醒梦》六集,每集十篇,共六十篇,今存二十九篇。大约刻印于嘉靖二十年至三十年间。现存《雨窗》、《欹枕》两集的残本,仅12篇;又残本3册,书名不详,存15篇,藏日本内阁文库。

共计27篇,影印本合为一书,题作《清平山堂话本》。另有《翡翠轩》、《梅杏争春》两篇,只存残页。书中的很多故事被“三言二拍”等短篇小说集所采撷改编,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终于,大名鼎鼎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于明末出现了,在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白蛇是白三班白殿直之妹及张氏遗孀的妇人(这头衔长的让我想起了风暴降生……大草原上多斯拉克人的卡丽熙,打碎镣铐之人,豌豆射手丹妮莉丝·坦格利安),许宣是一个药铺主管。许宣的姐姐姐夫,青鱼精青青,僧人法海这些主要角色也都一并出现了。

之后的情节与我们如今熟悉的白蛇传故事大致无二:西湖初遇,盗取官银,二次发配,法海收妖……一幕幕熟悉的场景出现在我们眼前。也正是由于此故事中的情节相对完整,才让人在看到“西湖水干,江湖不起,雷峰塔倒,白蛇出世”这十六字偈时,不禁唏嘘感慨。终究是人妖殊途,朱陈难结。

这里的白蛇,不再是有意惑人,取其肝胆的妖怪,而只是在“春心荡漾”之下,想与许宣做对平凡夫妻,她的作为有时让人恨惋,有时使人可笑,但终归是出于爱的。白素贞的形象,到这时大致是绘出了一个轮廓。作者想借此喻世,笔下却不自觉为白娘子留了情,不知是不是因为冯梦龙在写作时,也不自觉爱上了这位敢爱敢恨,执着追求的娘子呢?

补充阅读:《警世通言》,白话短篇小说集。明末冯梦龙纂辑。完成于年(明天启四年)。其题材或来自民间传说,或来自民间宗教宝卷和小说。故事描述的时代包括宋、元、明三代。

《警世通言》与作者稍前完成的《喻世明言》、以及稍后完成的《醒世恒言》一起,合称“三言”,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之一。通常亦与凌濛初的“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并称,称为“三言二拍”。

补充阅读:《西湖佳话古今遗迹》是清代白话短篇小说集,全书16篇,共16万字。题“古吴墨浪子搜辑”,成书于清康熙十二年(年)。以西湖名胜为背景,叙述葛洪,白居易,苏轼,骆宾王,林逋,苏小小,岳飞,于谦,济颠,远公,文世高,钱镠,圆泽,冯小青,白娘子,莲池的故事.共十六篇。故事皆与西湖名胜有关。大多根据史传、杂记和民间传说写成。意在“西湖得人而题,人亦因西湖而传”

《雷峰怪迹》中的故事与冯梦龙的版本内容上几乎一致,只是稍加润色修饰,不过此书本意就是编集,也无抄袭搬运之说。且此文中的白娘子形象更加温婉柔媚,剧情也修改地稍加合理了些,是去芜存菁之作。而《西湖拾遗》的《镇妖建七层宝塔》更是前者的再版,除了头尾文字,个别描述稍有不同外,其余皆是承袭前作。

《雷峰塔传奇》有方本(方成培)和黄本(黄图珌)两个版本,其中,黄图珌的《雷峰塔》是今天可以看到的这一题材的最早剧本。而后来在演出过程中,艺人们对它作了加工,并增加了“生子得第”情节。到乾隆中叶,他本《雷峰塔》出现后,黄本渐不为人知。再到现在,人们谈起《雷峰塔传奇》多是说方成培的版本。

在黄本的《雷峰塔》中,许仙和白素贞第一次有了前世的因缘际会——白蛇因误食了达摩渡江时落下的芦苇叶有了道行,而许仙前世则正是其座下的持钵侍者,因而二者有了宿缘。法海则是奉如来之命了却这段过往,一切依理而行,遵从因果。整个故事富含着浓浓的佛理教化意味。

在黄本的故事中,还增加了许多有趣情节,诸如:白娘子替水族报仇教训捕鱼人,许宣不认发妻使白娘子扬言要自杀,许宣请人捉蛇等等,白娘子还曾放下:“若和睦,万事休,否则教全城百姓化为血水”的狠话,俨然一副千年水族大佬的既视感(误)。且青白在书中还有“平分恩爱”的行为,让初次阅读的人有些接受不了这样的设定。

方本的《雷峰塔》是在黄本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而来,其立意和艺术造诣皆高于黄本,因此广为流传。方本中,白蛇由平凡妖精变成了因偷食蟠桃,遂悟苦修的白云仙姑,而许宣是佛前奉钵者。小青由青鱼变成了青蛇,白蛇还多了个义兄“黑风仙”。另外,此版本中还新增了黄本中所不曾有的“端阳”,“求草”,“水斗”等情节,使得整个故事变的更加动人,也更受观众喜爱。

到这里,白蛇的“妖性”逐渐褪去,人间的烟火慢慢将她染了个通透。许宣也一改之前负心汉的模样,有了变为痴情种子的苗头。

几乎可以肯定92版新白就是依据此书为蓝本进行编剧拍摄的(当然还有参考其他),电视剧中的情节与书中的桥段大致相同。北极真武大帝,许姣容,吴人杰,**……一个个熟悉的名字终于在纸上浮现而出(**啊**,不怪编剧给你乱取名字,这也是尊重典籍啊TT),只是娘子的全名到现在还是不曾出现,教人唤作“白珍娘”。这个版本的故事赏读性强,章回体制篇篇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若要说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就是写道了小青和媾,分润春光。减少了许白二人爱情的忠贞性。还有苏州城的瘟疫也是白娘子命小青散下的,虽说是为了许宣扬名,可这样的做法也未免太自私了些。

补充阅读:《雷峰塔奇传》是根据清代雍干时期编撰的传奇故事《雷峰塔》与民间传说《白蛇传》而改编的清代四部神魔小说之一。是由江荫香托名为玉山主人或玉花堂主人的清代文人校订而成的章回中篇小说。全五卷十三回,题字“清·玉花堂主人校订”。

该书的内容是在话本与戏曲唱本的基础上重新修改而成,参照冯梦龙编著的《警世通言之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爱情的悲剧结尾转化为大团圆的结局,以白娘子被永镇雷峰塔下作了完结而改写有后续的故事。方成培的《雷峰塔传奇》、弹词的《义妖传》以及江荫香托名为梦花馆主的《白蛇传前后集》都是继此书之后的文献作品。

这本书的电子版实在是不好找,网上各种搜索引擎翻遍了就是找不到个电子书。纸质的倒是不少。于是托人扫描了岳麓书社的版本方便放在Kiddle上看。

此书前传是白娘子出世以来到梦蛟(仕林)祭塔一家团聚为止,后传则是白娘子出塔后与许仙再续前缘以及梦蛟梦龙(许仙和小青的儿子,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这么毁三观)长大后的故事。要我说前传已经圆满,再写后传未免有些狗尾续貂了。大概是民众对白蛇被镇塔下的结局太过怨念,才有了这么后话一说。

在这册书中,老乞婆事件,三皇祖师会赛宝事件,媚娘风波一一出现,也让我着实惊讶了一把:原来胡媚娘的故事不是新白的编剧瞎编的,所有的故事都是有本可依,有据可查啊!

不过编剧大概觉得书中的胡媚娘太过妖冶冷血,便将她改化为一名有情有义的玉兔精,小青做偏房?太毁三观了,不行不行,武状元改成宝山。梦蛟带兵打仗冲锋陷阵?这脑回路简直无法理解啊,算了算了删掉。也真是辛苦了编剧的一番苦心孤诣,才有了我们这么完美的娘子,这么痴情的官人,和这么忠心的小青,这么敢于为爱牺牲的媚娘。

蓝本虽多,故事虽全,可要改造出如此体现人间真善美的剧本来,还是多亏了我们那用心良苦的编剧大大们啊。

补充阅读:《白蛇全传》(全名:寓言讽世说部前后白蛇全传)是清代末期一名托名为梦花馆主的文人根据民间传说《白蛇传》的大量口头传说与民间戏曲等部分书面作品编撰而成的章回白话小说,该小说的内容与情节都十分浓厚,而且在传说的基础上增添了很多新的元素,使其内容丰富,全面。其中前传四十八回,后传十六回。近代所出现的游戏、电视剧等作品,如《新白娘子传奇》、《青蛇法海恩仇录》都以本作为蓝本而改编的作品。

一根金钗续前缘,一路传说话蛇仙

一捧西湖水,让悠远的故事从唐宋潺潺流至如今。我们自新白缘起,牵起一缕丝线遥望白蛇缥缈的身影,放下丝线,白蛇的故事还会沿着前人的传奇,后人的笔墨不断传续下去。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白剧本相关,盘点白蛇传的演变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