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动物都会让人类感受到巨大的威胁和深深的恐惧,而今天要说的正是人们公认的“令人普遍都恐惧的动物”,那就是冷血动物,蛇。
从古至今,只要一提到蛇,人们都会多多少少对它产生一定的恐惧,美国的一位恐惧中心的主任克拉克·文森也曾说到,人们惧怕蛇,好像就是与生俱来的一种长在骨子里的恐惧。
也有科学家推断,人们的祖先应该是早期受到了蛇的严重惊吓,才导致了人们看到蛇就会莫名其妙的产生恐惧的机械反应。就像一句谚语说的那样“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世界第一“蛇村”
在农村,人们对于蛇的态度,可以说是见怪不惊了,毕竟农村的环境是十分适合蛇类生存的,所以农村的养蛇人也就变得不奇怪了。
事实上,养蛇人整天与蛇打交道,心底多多少少还是会有几分忌惮的,然而就在中国的第一蛇村,当然也是世界第一蛇村,村里有大约万条蛇。
粗略的统计后,整个村庄的百千来人,总占地面积也不到1平方公里,算下来,每个人都得与成千上万条蛇做斗争,这样的村子真的能生存吗?
这样的第一蛇村,是位于我国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的子思桥村,如果你吃饱了撑得要去这个村子参观的话,那么走在大街上就会看到路面上一坨一坨的蛇群,相信也没人想去探险吧。
其实,这里的村民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养蛇了,几乎全村的村民都是养蛇的能手,村子里的孩子生下来刚学会走路的时候,人们就会跟他们普及如何抓蛇的常识,当地人们也掌握了锁蛇术,这是根据蛇的习性研发出来的一种有效的对抗蛇的方法。
说起他们为什么家家户户都热衷于养蛇的原因,就不得不说他们养蛇的领头人物,杨洪昌。当年的杨洪昌因为生病,后靠以蛇毒为原材料制成的高额药物痊愈后,就下定决心要通过养蛇发家致富。
后来村子里的人发现现杨洪昌养蛇如此赚钱,就都开始放弃农活,纷纷拜杨洪昌为师,学习养蛇技术,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家户户都学会了养蛇的本领。
像把蛇加工成蛇干,将蛇的蛇胆、蛇毒、蛇皮、蛇油等蛇身上的一切有药用价值的东西作为中药材销售到了我国的各大制药公司,在他们长时间的坚持下,这个小村庄也成为了最大的蛇类繁殖交易中心。
蛇村养的蛇类有很多,基本都为毒蛇,像眼镜蛇、王锦蛇、蝮蛇、赤练蛇等,其中蝮蛇和眼镜蛇是人们所熟知的剧毒的蛇,但是由于它们的药用价值很高,所以才被大规模养殖。
蛇类褪下来的皮在医学中具有清热解毒、名目祛风的功效,还是治疗很多痤疮和不少疑难杂症的良药,蛇胆对止咳化痰、缓解疼痛有很大的疗效,用蛇干泡的酒也有舒筋活络、活血化瘀、滋阴补阳、驱寒除湿、定惊镇痛、延缓衰老等效果。
蛇类除了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外,其肉质也是很鲜美的,毫不夸张地说,蛇的浑身上下都是宝,不仅口感极佳,而且蛋白质和其他营养都十分丰富,也是很多地区常见的美食,毕竟蛇肉作为公认的低脂食物,人们也是在吃过一次后就还想吃第二次。
蛇村的村民难道不会被蛇咬?
这时候很多人就会问了,这么多条蛇,难道蛇真的能与当地的村民和平共处,多年的养蛇不会被蛇咬伤?当然不是了,蛇作为一种养不熟的冷血动物,咬伤人是一件很正常的时,蛇村有人曾今在一天内被咬了上百口。
尽管如此,蛇村的人们也从未放弃过养蛇的工作,毕竟越危险的工作赚的钱越多,新闻上也曾报道过,这里的村民平均年收入高达千万元,这么赚钱的工作加上祖传的技术,才成就了世界第一蛇村的称号。
蛇村的村民从小就掌握了丰富的防蛇常识,对蛇的习性摸的很清楚,经验也越积累越多,因此比普通的被咬次数要低很多,当然这并不能避免被蛇咬,随着被咬的次数的增加,经验也会不断地增加,逐渐就会变得几乎不被咬到。
当然被毒蛇咬后他们也会在第一时间打抗毒血清,然后用专门的医院就医,当地的村民对这一流程可以说十分熟悉了,所以对于蛇的恐惧可以说已经烟消云散了。
随着时间的发展,子思桥村的养蛇产业也在不断的更新发展,这一条成熟的养蛇产业链也成为了当地真正的致富密码,这些技术和经验也成为了他们真正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