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床子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中华民族大融合,大团结,大统一的象征
TUhjnbcbe - 2023/10/6 18:30:00

龙,在中华民族的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威望和地位。说起龙,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庶民百姓,无不肃然起敬。

(网上)中华龙

古代传说中的帝王,几乎都被说成是龙。《三皇本纪》说,“炎帝神农氏,姜姓,母曰女登,有蛟氏女,少典氏之妃,感神龙而生炎帝。”炎帝是龙子。《竹书纪年》说,“尧母庆都与赤龙合昏(婚),生伊赏,尧也。”尧是龙子。《史记天官书》说,“轩辕,*龙体。”*帝是龙。《山海经海内经》注引《开筮》说,“鲧死,三岁不腐……化为*龙。”鲧为*龙的化身。作为鲧的儿子禹,当然也是龙子……这说明在中国远古时代已经有了龙和崇拜龙,也说明炎帝、尧、*帝、鲧、禹是龙的化身或龙的后人。

后来的帝王也都以真龙自诩,称“龙颜”、“龙体”。帝王穿的是”龙袍”,坐的为”龙墩”,睡的为“龙榻。”住的宫殿柱子为“龙盘柱”,殿顶是“龙脊”。帝王外出打的是“龙旗”,坐的车为“龙辇”,乘的船为“龙船”。帝王的子孙为“龙种”……可见后来的帝王也崇拜龙。民间有龙灯,龙舟,龙顶花轿等。寻常百姓家被帐上,幼儿衣服上有龙的刺绣或缀饰。连各类玉器、木器、漆器、铜器、陶器、玻璃器皿上也雕绘或烧制有龙的图像。人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有雄才,成大业为望子*。至于以龙取的人名、地名、物名更是不可胜数……可见龙在民间也受到崇拜。

人们没有见过真实的龙,考古学家从地球上也没有发现过人们所说的龙的遗骸或化石,在中华民族的心目中为什么会出现龙,并有崇高的威望,受到崇拜,且自认为是龙的后代和传人呢?

这要从六千年前说起……

相传,六千年前,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度时期,“太昊之母……生帝于成纪”(《竹书纪年》载)。帝,即太昊伏羲。成纪,即今甘肃天水。太昊伏羲自幼聪明异常,智慧超人,长大后成为逐猎的能手,创新的先驱,人群的智囊。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逐步显示出他的豁达睿智,雄心大略,经天纬地的才能而受到人们的拥戴,被推崇为部落的首领。

由于部落的繁衍,人丁的增多,当时甘肃成纪一带已不能维持人们的生存。伏羲就率领着他的部落,沿着咆哮的*河,逐水草游猎东下,最后到达*淮冲积平原腹地。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树茂林密,禾茁草壮,河流纵横,湖泊棋布,有着数不尽的飞禽走兽,鱼虾蚌贝。伏羲和他的部落在这里定居下来,并建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

伏羲在这里带领先民们从事生产劳动,进行多种发明创造,结束了我国茹毛饮血的洪荒时代,开创了中华的早期文明。

据《周易系辞下》、《史纲评要》、《拾遗记》、《尚书序》等古书载,伏羲的主要功绩是:

一、造网罟,教民渔猎。

野兽凶猛狡猾,禽类能飞善避,鱼虾游弋藏匿,用简单的石器和棍棒难以捕获。伏羲从蜘蛛结网捕食得到启示,便教民用植物纤维捻绳结成网,到河里捞鱼虾,到林中捕禽兽。果然捕得很多,改变了人们因捕捞不足而忍饥受饿的局面。

二、养牺牲,以充庖厨。

由于网的出现,捕获力大大发展,捕获量大大增加。捕获的禽兽多了吃不完,伏羲便教民驯养起来,以备冬季或捕获淡季食用。于是我国出现了畜牧养殖业,并很快发展起来。

三、正姓氏,制嫁娶。

原来人们共同捕食,无姓无名,杂居群婚。为了区别血缘关系和不同人物,伏羲自姓风,并给各个部族定了姓氏,于是人们有了各自的姓和名号。为了部落的人丁兴旺,发达繁衍,伏羲变族内婚为族外婚。由男子向别族的女子送一对兽皮作聘礼,经媒妁,方可匹配通婚。夫妻的出现有了固定的家庭,人类出现了早期的精神文明。

四、刻书契,以代结绳。

远古时没有文字,人们以挽绳作结来记事物,时间长了便记不清了。于是伏羲便在竹片或其它物体上刻画符号来代替结绳记事,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我国出现了最早的符号文字。

五、观万物,绘制八卦,奠定了中国古典哲学之基。

《史记太史公自序》说,“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至厚,作易、八卦。”《中国通史简编》(范文澜著)说,如果八卦确是一种记事符号的话,当是出于太皞(伏羲)或太皞族。”伏羲按照天、地、人之间各种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根据在蔡水得到的白龟身上的花纹,绘制出融天文、地理、自然、社会等知识为一体的八卦来。

六、作甲历,定四时。

伏羲根据太阳位置的变化,星移斗转,月亮的圆缺,天气的寒暑等,作甲历,分四时,定年月。人们以甲历记年算月,生产生活,不在混沌度日了。

七、造琴瑟,兴礼乐。

伏羲斫桐为琴,砍桑为瑟,绳丝为弦,灼土为埙,编竹为箫,制成多种乐器。庆丰收,搞祭典,或劳动之余,大家聚会在一起,拨丝弦,吹埙箫,弹琴奏瑟,边歌边舞,于是音乐兴起。

八、造干戈,用于防攻。

为了狩猎或防止外部族的入侵,避免伤害自己,伏羲便教民制造出狩猎和防卫用的干戈。

由于伏羲部落生产的发展,六畜的增多,人丁的兴旺,文化的先进,逐步发达强盛,威震四方。周围各夷族部落纷纷前来学习效仿和宾服,伏羲部落最早完成了东方统一大业。

远古时代,由于人们对某种动物或自然物的敬畏,或因生活依赖等原因,认为自己的部族与之有着血缘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而把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当作自己的祖先和保护神去崇拜。并把它绘成图像当作自己部族的族徽和标志,也就是北美印地安语所说的图腾。

当时各个部落也都有自己

崇拜的对象,如鱼,蟒蛇,马,牛,鹿,虎,狮,熊,鹰等而绘制的族徽和标志。

《列子皇帝篇》说,“庖牺氏(伏羲氏),女娲氏……蛇身人面。”《帝王世纪》说,“庖牺氏,风姓也……蛇身人首……女娲氏亦风姓也……亦蛇身人首。”…………《中国通史简编第一编》说,“太皞(太昊伏羲)姓风,传说他人头蛇身(一说龙身),可能是以蛇(或龙)为图腾的一族。”

西汉时期,鲁恭王所建灵光殿里有“伏羲鳞身,女娲蛇躯”的壁画。

清乾隆时期,山东嘉祥县武宅山发掘出东汉武梁祠石室画像,其中有“蛇身人首”两尾相交的伏羲、女娲像。

二十世纪,河南新郑出土的罍腹花纹,滇东北昭通出土的东汉石棺,四川郫县出土的东汉石刻伏羲女娲图,西安出土的北周张氏家族墓石棺石刻,*吐鲁番出土的隋代绢画,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绢画,其它出土的汉代砖画像等上,也有伏羲女娲像……

这些画像,腰以上通常作人形,腰以下通常为蛇躯,有的相互缠绕在一起,两个人面部相向。

(网上)湖南长沙马王堆伏羲女娲帛画图

从以上的史书记载和出土的石刻或画像来看,伏羲部落

应是崇拜蟒蛇的部落。

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壶上绘的龙,山西襄汾县陶寺夏墟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绘的长鱼纹龙,河南洛阳汉代卜千秋壁画中的龙,是蟒蛇身,并有鱼鳞、鱼鳍、或鱼尾等。以此来看伏羲部落所崇拜的也可能是,似蟒蛇身,有鱼鳞,鱼鳍,鱼尾的鱼类。这可能与他的部落以结网捕鱼为主要生活来源有关。

以上说明伏羲女娲是龙的形象,是龙图腾的始祖。

伏羲统一天下后,在自己部落族徽,这种蟒蛇或鱼图腾的基础之上,采集各部落的族徽图腾绘制出了驼头、马面、鹿角、蟒眼、虎牙、牛鼻、熊耳、狮鬃、蛇腹、鹰爪、鱼须、鱼鳞、鱼鳍、鱼尾的龙,作为各部落联盟的总标志总族徽总图腾。它象征我国远古各部落的大融合,大团结,大统一。

这正如闻一多在《伏羲考》中所说:“然则龙究竟是什么呢?我们的回答是:它是一种图腾……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的一种综合体,因部落兼并而产生的混合图腾……”

伏羲自认龙祖龙师。自此,在中华民族的心目中有了龙,并崇拜龙,自认为是龙的子孙,龙的传人。

甘肃甘谷西坪出土的距今多年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彩陶瓶上绘的人面龙躯的龙说明年前我国已经有了龙形。

年6月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古墓中发掘的距今多年的仰韶文化,兽头、蛇身、有角、有爪、鳞身、背鳍、鱼尾的,其形状近似现代所见的龙的贝壳龙,便能佐证作为中华民族总标志,总族徽,总图腾的龙,在年前的伏羲时代形成。

《竹书纪年太昊伏羲氏》说,太昊“以龙纪官,以九相六佐治九州。”

(网上)伏羲以九相六佐治九州

《左传集解》说,“太昊命朱襄为飞龙氏,造书契;昊英为潜龙氏,作甲历;大庭为居龙氏,造屋庐;混沌为降龙氏,驱民害;阴康为土龙氏,治田里;栗陆为水龙氏,繁滋草木,疏导泉流。”

《纲鉴易知录》说,伏羲“以共工为上相,柏皇为下相,朱襄、昊英居左右,栗陆居北,赫胥居南,昆吾居西,葛天居东,阴康居下,分理海内。”于是天下大治,出现了一派繁荣兴盛的景象。

数千年来,在世界历史中曾出现过很多大帝国,如波斯、希腊、罗马等等。不论它多么强大,不可一世,但在人类历史上都是称雄一个时期,结果都是四分五裂,势不两立,又各自为*。而能坚持六千年统一的唯有中国。其间虽有几次分裂割据,但在割据中人心仍趋向统一。因此,分久必合成了中国历史的规律,这就是“中华龙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生活在天涯海角,世界各地的华人,都是龙的子孙,龙的传人。今天仍要团结一致,坚持不懈,共同努力,完成和维护祖国统一大业,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

注:此文选自于荣旗本人年2月写的,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的《愿美常驻人间》文集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华民族大融合,大团结,大统一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