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床子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端午节的由来与民间传说民风民俗杂谈粽 [复制链接]

1#
彭洋预约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6426139351292671&wfr=spider&for=pc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习俗、历史、寓意、注意事项、粽子做法与种类

01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年1月1日被正式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正式确立了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法定地位,并全国放假一天,共度佳节。

02“端午节”名称的由来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为“开端”、“初始”之意。“五月”:在农历中为“午月”。“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被称为“十二地支”。“干支纪法”:在中国农历中,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计数单位,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用来表示年、月、时的次序。“午月”:农历以地支纪月,分别为:正月建寅起始,二月为卯,三月为辰,四月为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初五”:为“午日”。“五”又为阳数,在古代“五”与“午”相通,“初五”又称为端五。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等等。“端午”:“端午”一词最早见于晋朝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03端午节的传说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多年历史。

端午节的传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1、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战国时期楚怀王治下的一名臣子,主张联齐抗秦,遭到某些贵族的强烈反对,屈原遭流放,期间屈原忧国忧民之心不改,写下了《九歌》《离骚》《天问》等名篇。公元前年,秦*灭楚国,屈原于五月五日,写下《怀沙》绝笔之后,抱石自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感于他的爱国拳拳之心,来到汨罗江边,拿出饭团、雄*酒等祭祀用品,投入江中,凭吊屈原,以示纪念。后来又有传说,屈原托梦,说是食物被蛟龙食去,自己吃不到,可将食物用粽叶或竹叶包之,蛟龙就无法抢食了。于是,发展成了现在的粽子。端午节纪念屈原,有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宋苏轼《屈原塔》2、纪念伍子胥

这种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甚广。传说在公元前--前年的春秋时期,伍子胥(公元前年--前年)出生在楚国,后因父亲及大哥被楚平王所杀,逃至吴国,并在公元前年,带领吴*杀入楚国首都,将已死去的楚平王鞭尸三百,报杀父杀兄之仇。后带领吴*灭越国,越国国王勾践将自身作为人质押在吴国,卧薪尝胆。吴王夫差急于攻打齐国,对勾践掉以轻心,伍子胥劝吴王夫差暂缓攻齐,先杀勾践,彻底平定越国,之后再攻齐。吴王不悦,赐一把宝剑,令伍子胥自刎。伍子胥自杀之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放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越国灭吴国。”吴王夫差听后大怒,令人在五月五日将伍子胥的尸体沉于钱塘江中。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被越国所灭。后人为纪念伍子胥,包粽子、赛龙舟。3、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东汉(公元23--年)上虞人,14岁时,其父溺于江中,遍寻不见,17日后,也就是五月五日,曹娥投江寻父。据传,5日后,抱着父亲的尸体出江,传为神话。

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道,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了曹娥庙,立曹娥碑,将所投的江命名为曹娥江,她的出生地命名为曹娥镇。

04端午节的习俗

1、赛龙舟

赛龙舟,不仅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现在已经发展成了传统体育赛事,极具观赏性,是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活动。

2、吃粽子

粽子,又称为“角黍”、“筒粽”。是我国传统饮食,承载了众多文化元素。

今天,每年端午节前后,家家都要吃粽子,有些人是购买各种花样翻新的粽子,大多数老人会自己包粽子,给子女及亲朋送一些粽子,作为礼尚往来的礼物,一起品尝美食,增进感情。

3、佩带香囊

过端午节,小孩要佩带香囊,不仅有趋吉辟邪之意,还有驱蚊避虫之作用,还是点缀的上佳之物。

香囊内物一般由香料、朱砂、雄*等填充,用丝布等物品缝制而成,外形各异,清香四溢,再用五色丝线绑扎、悬吊成吊坠,便于佩带,外形可爱,讨人喜欢。

4、悬挂艾叶、菖蒲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将艾草或菖蒲插于门眉,或者悬于堂中,亦或者制成艾人、艾虎、花环等形状,作为佩饰进行佩戴,用以驱虫辟邪,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习俗中的一种。

05粽子的发展史

从东汉末年开始,人们逐渐用草木灰等拌水浸泡黍米,再用菰叶包裹黍米成立体四角形,煮熟后食用,成为最初的粽子雏形。晋代,出现了“益智粽”,就是用糯米添加中药益智仁,而做成的粽子,还有添加肉、板栗等食材做成的粽子。粽子已经成了社交礼物。唐代,粽子更是出名,被日本记载为“大唐粽子”。用米“白莹如玉”,外形为锥形或者菱形。宋朝,出现了“蜜饯粽”,即将果品等包入粽子。苏东坡就曾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吃粽子已经成了很有文化氛围的雅事。元代,粽子已经不用菰叶包裹,而是改为了箬叶,并出现了各种果仁、枣子、豆沙、肉类等品种。明、清时期:粽子包裹物已经改为芦苇叶,添加料更加丰富多彩,特别是清朝时期,出现了“火腿粽子”。此时,粽子已经成为了吉祥的象征,寓意繁多,并且一直延续至今。06粽子的寓意

1、驱赶蛟龙

据《初学记》记载,屈原曾托梦一位长沙人,说是食物都被蛟龙抢食了,可用艾叶包裹,五色丝线绑好即可避免。

于是,以后人们便用“菰叶裹黍”,做成“角黍”,逐渐沿袭成为现在的粽子模样。

2、求子

因为“粽子”与“中子”“众子”谐音,所以,民间有吃了“粽子”能生儿子,子孙兴旺的传说,所以,端午节吃粽子,也就有了吉祥的寓意。

3、金榜题名

因为“粽”和“中”谐音,古时,科举考试一般都在秋天,为了能有一个好的功名,考生在端午节都要吃粽子,寓意“功名得中”。

4、光宗耀祖

因为“粽”和“宗”谐音,端午节吃粽子,寓意“光宗耀祖”,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

07端午节期间的注意事项:

1、粽子吃多了不易消化,所以,肠胃不好、糖尿病患者、体弱多病的老人及小孩均不宜多吃。

2、端午节要饮雄*酒,但雄*酒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不宜多饮。

3、端午节已经进入闷热潮湿季节,要注意祛除湿气。

4、端午节前后蚊虫鼠蛇增多,要注意驱虫辟邪,防止叮咬。

08粽子的做法

1、原料:糯米、苇叶或竹叶、马莲、果仁、枣子、肉类等食材。

2、做法/p>

1.将糯米淘净,用凉水浸泡一夜,将糯米发好备用。

2.将马莲、果仁、枣子等想要包的食材洗净、浸泡,备用。如需包肉粽子,要事先将肉喂料腌制,备用。

3.将芦苇叶煮熟备用。

4.包裹成型。将糯米及备料按自己喜好,放入芦苇叶之中,包成立体四边形或者菱形的形状,此处注意防止漏米,包好之后,用马莲丝绑扎好。

5.蒸煮。将包好的粽子,放入凉水锅中,用旺火烧开,转小火慢煮25-30分钟即可熟透。

3、食用:将煮好的粽子,蘸糖或者按自己喜好配汁,即可享用美味了。

09粽子的种类

主要按馅料来区分。有枣子、红豆沙、绿豆、八宝、果仁、冬菇、蛋*、火腿、五花肉等众多品种。

粽子外形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还有做成真空包装,一年四季均可享用的品种,十分方便。

我是大夫觉成,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欢迎阅读、点赞、收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